科士达UPS电源EPI10K/10KVA工频系列
随着电子技术与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各式各样的信息应用正快速地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分布式的信息发展模式已告确立,由于信息本身就是高附加值的产物,为了确保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对电源品质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近年来UPS的需求不仅大幅度增长,使用者对于UPS的功能与品质的要求也持续增加。传统以模拟电路控制为主的UPS己无法达到智能化的需求,引进微电脑数字控制技术乃大势所趋。UPS的发展将进入全数字化的时代,传统的模拟控制UPS即将走进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外型美观、安全可靠、轻薄短小的微电脑数字控制式智能型UPS。
■数字化控制
YMK系列UPS各部分架构全部采用数字化控制,UPS各项性能指标都非常优异,系统稳定度高,具备自我保护和故障诊断能力,也避免了模拟器件失效带来的风险,使得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19英寸标准机柜
YMK系列UPS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外观,美观大方,可以匹配机房应用环境,节省机房使用面积。根据用户需求,可提供1.4米和2米两种高度机柜。
■模块化设计
YMK系列UPS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容量为4KVA/6KVA/10KVA/15KVA/20KVA,UPS系统由1至10个UPS模块并联组成,功率200KVA,用户可以根据负载的逐步投入而弹性地增加UPS模块数量。模块与机柜间采用热插拔技术,UPS模块可以在线加入、在线拔出,实现“零”检修时间。
■高功率密度设计
YMK系列UPS单模块高度为3U,一个标准1.4米高的UPS机柜多可以安装5个UPS模块(单模块功率容量20KVA),总容量可扩展至100KVA;一个标准2米高的UPS机柜多可以安装10个UPS模块(单模块功率容量20KVA),总容量可扩展至200KVA。
■N+X并联冗余
YMK系列UPS采用N+X并联冗余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负载的重要程度配置不同的冗余程度,当冗余模块数达到两个以上时,UPS系统的可用性达到99.999%,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长达25万小时以上,可充分满足关键负载对供电系统的高可靠性需求。通过LCD可以设定UPS冗余数量,当负载量超过冗余设定时,UPS可及时报警。
■弹性的并联冗余设定
YMK系列UPS可以任意设定冗余UPS模块数,UPS可以容量提供输出。当负载超出冗余设定时,只要负载量没有超过模块的总容量,UPS能够正常工作,并可以发出相应的警告。
科士达UPS电源EPI10K/10KVA工频系列
在线互动式UPS兼顾了前两者的某些优点,效率高,转换时间短,性能价格合理,正逐渐得到用户的认可。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严峻,不同厂家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而设计了不同应用场合的UPS,如邮电专用型、电站专用型、铁路专用型、油田机专用型等。
UPS还发展了将上述两种结合起来的旋转静止结合式UPS,即在静止式UPS上配置柴油发电-直流充电电机,当UPS用电池放电时,电机并不启动,只有当电池容量消耗到限定值时才开始运转,给蓄电池充电,容量一般不大,一般在10kVA以下。多用在要求容量不大而又不怕吵闹的地方,如农村、边防和一些偏远的山区。
UPS的控制电路也发展很快,由开始的分立元件简单控制发展到的微处理器控制,由硬件控制发展成软件控制。意大利西力UPS的并联甚至采用了光纤通信。微处理器成了现代UPS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美国的APC公司在每个小电池箱中都安装了微处理器,以控制这些电池的工作状态。
2 新一代智能型UPS
目前,UPS已由初期的单纯供电发展到目前的多功能应用,UPS不再仅仅是供电电源,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稳压、稳频,无任何*存在的,波形失真度小的“全天候“电源。且作为负载的计算机在无人值守时,要求UPS能自动地定时关机、定时开机,当供电发生故障后,UPS能通知计算机.对用户数据的自动转存和有序地关机。如APC公司的UPS,除联网功能外还有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控制,使UPS具有了智能。
智能化UPS电源,是指在UPS主机的输出端增设DB9、RS232、RS485接口,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卡或AS400通信接口。利用这些接口,经过专用的通信电缆或经调制解调器同器、路由器、网关等设备上相对应的通信接口相连。加上安装在微机或微机网络平台上能适应各种操作系统远行环境的、具有电源控制功能的UPS供电系统。
科士达UPS电源EPI10K/10KVA工频系列
现在,大多数的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都是以状态空间法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传统的传递函数只能描述系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数学关系,对于系统内部的动态特性则运用自如。状态空间法则能展现控制系统所有的状态,使设计者得以掌握完整的系统动态特性。
在众多的近代控制理论中,状态回授控制以其架构简单、易于数字化的优点而普遍受到系统工程师的青睐。由于状态回授控制法以发展出系统化的参数判别、安置、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随着DSP应用的普及,这种方法可发展为具有自调功能的适应控制技术,是未来有潜力的实用方法。
4.4可变结构控制
可变结构控制早期萌芽于前苏联,主要应用于武器系统的导向控制。这种方案特别适用于先天不稳定或具有大参数不确定的控制系统。这种方法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有许多应用于马达控制的相关研究,此法随着控制技术的进展也应用于直流转换器与UPS的稳压控制。这种方法实际应用于UPS的微电脑控制时,有些问题仍难以克服,如可变结构控制数字化的问题、颤动的消除、控制能量对可变结构控制滑动平面所造成的限制、滑动平面的选择、如何降低撞击时间、如何追踪周期性信号等。
4.5Fuzzy/Neural控制
模糊集合的观念于1965年由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的提出,至于模糊理论的具体应用则是由英国伦敦大学QueenMerry分校的来实现的。此后,模糊控制即成为模糊理论应用成功的一个领域。
一个交流稳压系统,由于负载的多变性、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使设计者难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交流稳压系统先天上就是个适合模糊控制理论挥洒的空间。近年来,Fuzzy/Neural控制虽名噪一时,但Fuzzy/Neural控制的实际应用仍有其限制。其中关健之一,即在于应用问题的本身。简单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控制问题都适合采用Fuzzy/Neural的控制方法。未来的发展,将朝向结合传统控制与Fuzzy/Neural控制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以应用导向为主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